Your cart is currently empty!
歷史上的藥用花園:療癒花卉綜合指南
在人類歷史上,花卉一直兼具雙重功能──既能愉悅感官,又能療癒身心。這本全面的探索之作檢視了不同文明中開花植物的藥用價值,揭示了數千年來,美麗與療癒的力量如何在花園、藥局和醫院中交織融合。
牡丹:東西方皇家藥材
中國古代基礎
牡丹在中國醫學中擁有超過兩千年的藥用歷史,被譽為最重要的藥用植物之一。Shennong Bencao Jing《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漢代(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確立了牡丹根在中國藥典中的基礎地位。
中國醫生區分了兩種製劑:芍藥:
白芍(白芍根)此藥材由根部去皮煎煮而成,具有補血、保陰、平肝陽、止痛的功效。古籍記載其性味甘、苦、微涼,歸肝脾經。
赤芍(紅牡丹根)未去皮的根莖(通常採自野生環境)具有更強的清熱活血功效。它比白根莖更能有效清熱涼血、祛瘀消腫、消炎。
唐代(西元618-907年)的醫生大大拓展了牡丹的藥用價值。 《醫學百科全書》Xinxiu Bencao《新修訂本草經》成書於西元659年,詳細記載了複雜的製備方法和具體的治療方案。宋代醫師(960-1279年)將牡丹融入日益精妙的方劑中,許多方劑至今仍在使用。
古典中醫應用
女性健康牡丹在婦科醫學中變得不可或缺。Xiao Yao San《自由自在的浪子方》(Free and Easy Wanderer)由宋代醫生陳世鐸所創,將牡丹與柴胡、當歸、蒼術、茯苓、甘草、生薑和薄荷等藥材配伍,用於治療經前綜合症、月經不調、更年期症狀以及與荷爾蒙波動相關的情緒紊亂。另一個著名的方劑是…Si Wu Tang(四物湯)牡丹配以當歸、地黃、川芎,以滋養血液、調理月經。
明代醫家曾用牡丹治療經痛、閉經、月經過多、子宮出血、產後恢復、血虛引起的不孕症。Jing Yue Quan Shu張傑賓的《景月全集》詳細記載了牡丹在不同月經表現的應用。
疼痛管理簡單而強大的公式Shao Yao Gan Cao Tang(牡丹甘草湯),記載於漢代經典著作中Shanghan Lun《寒傷論》中僅以牡丹和甘草配伍,便可用於治療小腿、腹部和手部的疼痛痙攣。此方體現了中醫的一個原則:最簡單的組合往往對特定的症狀最有效。
醫生曾用含有牡丹的方劑治療頭痛、胸痛、腹痛、肌肉痙攣、關節痛、外傷疼痛。根據中醫理論,其作用機轉包括舒筋活血、調和肝氣。
肝臟系統疾病在中醫理論中,肝臟主宰著氣血在全身的運作。當氣血運作受阻或過盛時,就會出現煩躁、易怒、情緒波動、胸悶、肋部疼痛、嘆息、消化不良和月經不調等症狀。牡丹具有「軟肝潤肝」的功效,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清代名醫葉天師特別強調牡丹在調和肝臟方面的作用,將其納入治療情緒失調、消化不良以及涉及肝脾不和的複雜內科疾病的多種方劑中。
發炎和血液疾病紅牡丹專門用於治療血瘀熱證:瘀傷、血腫、血塊、發炎性皮膚病、膿腫、癤子以及伴隨腫脹和變色的外傷。配方陶洪是武當派成員(紅花桃仁四味湯)加入紅牡丹,可同時治療血虛和血瘀。
中藥製劑的精細化
中國草藥學家在加工牡丹根方面發展出了非凡的技藝,他們認識到不同的製備方法會改變牡丹的藥用價值:
生根(盛):具有最強的清熱活血功效,適用於體內燥熱瘀滯的情況。
葡萄酒加工(jiu zhi用米酒浸泡可以增強血液循環能力,並將藥效向上引導至胸部和頭部。
醋處理(cu zhi用醋浸泡可以專門針對肝經發揮作用,並增強對經痛等症狀的止痛效果。
乾炒(超溫和的加熱作用緩解了其冷卻特性,同時保持了其他治療效果,因此適合消化功能較弱的患者。
焦黑(棕褐色加熱至部分碳化後,收斂作用停止,同時保留了其他特性。
土炸(tu chao):經土處理後,增強了健脾的功效
這些加工技術體現了傳統中醫的經驗性精湛技藝,透過細微的調整,創造出了針對特定臨床表現的藥物。
歐洲古典醫學
在希臘神話中,牡丹花的名字來自眾神的御醫佩翁(Paeon)。傳說中,赫拉克勒斯曾用牡丹花治癒了被赫拉克勒斯刺傷的冥王哈迪斯,激怒了他的老師阿斯克勒庇俄斯。宙斯為了救他,將佩翁化作牡丹花——這個故事揭示了牡丹花神聖的藥用價值。
希波克拉底醫學(西元前5至4世紀):早期希臘醫師開的處方芍藥用於治療「婦科疾病」、癲癇、腎結石和膀胱結石。亞里斯多德的學生、植物學之父泰奧弗拉斯托斯在他的著作中記錄了牡丹。植物調查並指出其兼具藥用和魔法用途。
迪奧斯科里德斯(西元1世紀):希臘醫生的藥物學這部著作成為西方世界1500年來權威的藥理學著作。他對牡丹進行了詳盡的記載:
- 用於調理月經、產後併發症和促進分娩的根莖煎劑
- 用於治療惡夢、子宮窒息和腎臟疾病的種子(十五粒,溶於酒中服用)
- 兒童配戴的根莖護身符可以預防癲癇發作(「跌倒症」)。
- 新鮮根莖搗碎後敷於傷口,可促進癒合,緩解疼痛。
- 用葡萄酒浸泡的乾根粉可治療腸胃不適
迪奧斯科里德斯區分了雄性牡丹和雌性牡丹品種,並賦予它們不同的特性——這一區分影響了歐洲醫學數個世紀。
老普林尼(西元1世紀):羅馬博物學家的自然史普林尼認為牡丹可以治療二十多種疾病,包括黃疸、腎結石、膀胱結石、胃痛、子宮疾病、肝臟疾病和惡夢。他也記錄了當時人們迷信地認為牡丹根只能在夜間採摘,因為啄木鳥會攻擊白天採摘的人——這揭示了牡丹在醫藥和魔法之間的模糊地位。
蓋倫(西元2世紀):羅馬最具影響力的醫生將牡丹融入複雜的複方藥物中,特別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癲癇和婦科疾病。他的理論主導了西方醫學,直至文藝復興時期,確保了牡丹的持續重要地位。
中世紀歐洲應用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修道院在保留希臘羅馬醫學知識的同時,也融入了民間傳統。僧侶們在藥用植物園種植牡丹以及其他藥用植物。
禿頭水蛭之書(10世紀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這份非凡的醫學手稿記載,牡丹可用於治療「精神錯亂」、「魔鬼病」和附身——這些都是中世紀對精神疾病和癲癇的解釋。手稿建議在月虧的夜晚採集牡丹種子,曬乾後裝入小袋,佩戴在脖子上作為護身符。
希爾德加德·馮·賓根(12世紀德國):這位富有遠見的修道院院長、作曲家和醫學作家記錄了牡丹花。物理學(《簡明醫學手冊》)。她推薦用牡丹治療瘧疾、痛風,以及看起來「愚鈍或愚蠢」的人——很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希爾德加德的整體療法強調身心合一的治療,而牡丹在這兩方面都發揮作用。
佛羅裡達馬塞(11世紀):拉丁文草藥詩草藥的力量他用大量詩句讚頌牡丹的種種功效,記載了牡丹可用於治療惡夢、精神錯亂、癲癇、黃疸、腎結石和胃病。這種詩歌形式有助於醫學知識在受過教育的教士和貴族中傳播。
中世紀的醫生和草藥師開發了多種製劑:
- 將乾根用酒、水或兩者的混合物煎煮而成的煎劑。
- 將根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膏藥(藥膏)。
- 蒸餾牡丹水,質地較溫和,特別適合兒童使用。
- 種子曬乾、磨成粉末,以精確劑量服用(數出每粒種子的用量)。
- 根莖曬乾後雕刻成護身符,上面通常刻有宗教符號。
- 將牡丹花與糖和其他草藥混合製成的糖漿
這種植物與癲癇的聯繫非常緊密,以至於它獲得了“聖喬治草藥”之類的名字,並在分發給患者之前在教堂儀式上得到祝福。
文藝復興與近代早期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鼓勵直接觀察大自然,草藥學家開始質疑魔法屬性,並透過經驗證實其療效。
萊昂哈特·福克斯(1542年,德國):醫生兼植物學家的種族史書中配有精美的牡丹木刻插圖和詳盡的文字描述。福克斯記錄了傳統的癲癇治療方法,並試圖對療效做出合理的解釋,這標誌著醫學向經驗主義的轉變。
彼得·安德烈亞·馬蒂奧利(1554年,義大利):馬蒂奧利對狄奧斯科里德斯著作的註釋擴展了牡丹的適應症,增加了治療絞痛、腸道寄生蟲和預防瘟疫的功效。馬蒂奧利的著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歐洲廣泛傳播,使牡丹藥用方法在各地趨於標準化。
約翰·傑拉德(1597年,英格蘭):植物誌或植物通史他用了相當多的篇幅來描述牡丹:「將雄性牡丹的根曬乾磨成粉末,溶於酒中服用,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經證實有效的治療暈厥的良方……它也被用於幫助婦女自然分娩,並緩解產婦的癔症。」傑拉德記錄了用牡丹根治療腎結核、夢和肝臟阻塞的案例。
尼古拉斯·卡爾佩珀(1653年,英國):草藥師兼占星家的全草本庫爾佩珀將牡丹歸於太陽的統治之下,並推薦其用於治療癲癇、黃疸、肝脾阻塞、噩夢以及各種「寒冷」症狀。他保留了傳統的魔法藥用方法,同時加入了占星術的時間觀念,用於指導牡丹的採摘和用藥,並具體規定了月相和行星時辰。
近代早期藥劑師研發出的標準製劑一直沿用到19世紀的藥典中:
- 牡丹酊酒精萃取物,通常比例為 1:5
- 芍藥糖漿含有濃縮萃取物的甜糖漿
- 牡丹粉的成分將牡丹與纈草、槲寄生或其他抗驚厥藥物混合而成的複方粉末
- 牡丹油:浸泡過牡丹花的油,用於外用
- 保鮮牡丹用糖或蜂蜜醃製的食品
中國以外的亞洲醫學
日本漢方醫學西元5至7世紀,中國醫學傳入日本,帶來了牡丹的栽培和治療知識。日本醫生根據當地情況調整了中國方劑,牡丹也成為漢方醫學實踐的基礎。
尺藥觀藏堂(牡丹甘草湯),日文版Shao Yao Gan Cao Tang它成為日本最常用的漢方藥方之一。現代日本醫生用它來治療:
- 肌肉痙攣和抽搐(包括夜間腿部抽筋)
- 平滑肌痙攣(腸絞痛、經痛)
- 慢性疼痛
- 作為治療帕金森氏症相關肌肉僵硬的輔助手段
江戶時代(1603-1868 年),日本醫生創造了含有牡丹的新配方。敬志布令眼(肉桂茯苓方)含有牡丹,用於治療婦科和循環系統疾病引起的血瘀。
韓藥韓國傳統醫學將牡丹視為…白子格(白牡丹)jeokjagyak(紅牡丹)。韓國醫生尤其推崇牡丹的以下功效:
- 女性在生命週期各階段(初經、生育、更年期)的健康
- 慢性疼痛症候群
- 發炎性疾病
- 血液循環問題
- 肝臟相關疾病
韓文文本東貴寶鑑許俊所寫的《東方醫學原理與實踐》(1613 年)用了大量篇幅論述牡丹,記錄了韓國在製備和應用方面的創新。
藏藥藏醫典籍記載了數百種經由貿易路線傳入的藥用植物,其中就包括牡丹。藏醫從業人員根據藏醫理論使用牡丹來:
- 平衡肺(風氣體質),與神經系統和運動有關
- 治療血液和熱的疾病(tshad-pa)
- 處理婦科疾病
- 平靜心緒,支持冥想練習
現代科學調查
19世紀化學隨著有機化學的發展,研究人員分離了牡丹的活性成分:
芍藥:已識別牡丹樹皮(mu dan pi該化合物表現出抗發炎、鎮痛和解熱作用。化學式為C₉H₁₀O₃。
芍藥苷:主要的單萜糖苷芍藥根,佔乾根重量的2-3%。分子式為C₂₃H₂₈O₁₁。早期研究顯示其具有鎮靜、肌肉鬆弛和鎮痛作用。
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特性的各種化合物
單寧具有抗發炎作用的收斂化合物
白花另一種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重要糖苷
20至21世紀研究現代科學運用精密的科學方法對傳統說法進行了檢驗:
抗發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多項研究證實了牡丹的免疫調節特性。牡丹總苷(TGP)是一種標準化萃取物,其主要成分為牡丹苷,已在中國獲準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試驗表明,TGP可降低發炎標記物,改善症狀,並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糖皮質激素用量。
研究機製表明,芍藥苷能夠抑制促炎細胞因子(TNF-α、IL-1β、IL-6),調節T細胞功能,抑制過度免疫激活,同時維持保護性免疫。
婦科驗證研究證實了傳統療法對女性健康的益處:
- 臨床試驗表明,牡丹萃取物可以調節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的月經週期。
- 研究表明,患有高雄激素血症的女性睪固酮水平降低。
- 試驗證實經痛顯著減輕。
- 研究表明,與其他草藥合用可改善生育效果。
- 有證據支持其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症狀
2020 年的一項臨床試驗系統性回顧得出結論,含牡丹成分的配方能有效治療各種婦科疾病,且安全性良好。
神經保護特性實驗室研究表明,芍藥苷能夠保護神經元免受氧化壓力、興奮性毒性和發炎的損害——這些機制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風和創傷性腦損傷密切相關。動物研究顯示,在阿茲海默症模型中,芍藥苷能夠改善認知功能並減少神經元死亡。
保肝作用研究證實了牡丹具有保肝作用,與傳統用途相符。研究表明,牡丹化合物能夠降低肝臟酵素水平,減少肝組織氧化應激,並保護肝臟免受化學物質引起的損傷。
抗痙攣驗證臨床試驗證實了牡丹-甘草組合具有緩解痙攣和疼痛的肌肉鬆弛作用。機制研究揭示了其對鈣通道和平滑肌收縮性的影響。
心血管益處研究表明,牡丹化合物有益於血壓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並且可能透過抗發炎和抗氧化機制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安全與毒理學現代研究表明,治療劑量通常耐受性良好。罕見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過敏反應、與抗凝血劑的潛在交互作用。動物研究顯示該藥物可能對子宮產生影響,這支持了傳統的懷孕禁忌症。
當代臨床實踐
《今日中醫》現代中醫從業者仍然在經典方劑和現代配伍中使用牡丹。它仍然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
- 婦科疾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月經不規則)
- 與壓力和肝脾失衡相關的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疼痛症候群(纖維肌痛、慢性骨盆腔疼痛)
- 伴隨發炎成分的皮膚病(濕疹、乾癬)
- 神經系統疾病(頭痛、週邊神經病變)
西草藥現代草藥學家重新發現了芍藥並將其融入實踐中:
- 女性生殖健康,尤其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荷爾蒙失衡
- 肌肉緊張和痙攣(平滑肌和骨骼肌)
- 發炎性疾病是更廣泛方案的一部分
- 緩解壓力相關疾病的效果
- 自體免疫疾病(通常與常規治療相結合)
藥物研發多種製劑均源自牡丹:
- 牡丹總糖苷(TGP):已在中國獲準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和發炎性疾病的片劑
- 紅芍藥根萃取物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注射劑
- 標準化萃取物各種產品均已標準化,芍藥苷含量
- 化合物的化學式:將牡丹與其他草藥配伍而成的專有藥物,用於治療特定疾病
玫瑰:美麗與情感的良藥
古老的起源和神聖的地位
玫瑰(羅莎玫瑰(學名:Rose spp.)至少在5000年前就已吸引人類,栽培玫瑰早在西元前2800年就出現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花園中。與許多僅因其藥用價值而備受推崇的藥用植物不同,玫瑰具有獨特的地位,它同時具有治療、美容、宗教和象徵意義。
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醫學
古代文明很早就認識到玫瑰的藥用價值。來自烏爾的美索不達米亞泥板記載了玫瑰在儀式和醫療方面的應用,但由於記錄殘缺,具體用途尚不清楚。
古埃及(西元前3000-30年):埃及人廣泛種植玫瑰,並將其用於醫藥、香水和宗教儀式。 《埃伯斯紙草書》(約西元前1550年)是現存最古老的醫學文獻之一,在多份處方中都提到了玫瑰:
- 玫瑰精油可用於治療皮膚疾病和傷口
- 玫瑰製劑治療眼部炎症
- 用於燻蒸和吸入的玫瑰花混合物
- 玫瑰水在化妝品和藥品配方中的應用
埃及醫師深諳玫瑰的清涼收斂功效,並運用玫瑰製劑消炎止痛。玫瑰花瓣也出現在防腐配方中,既用於增添香氣,也具有防腐作用。
希臘和羅馬玫瑰藥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西方醫學之父記載了玫瑰用於治療婦科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和傷口的療法。希波克拉底時代的醫生使用玫瑰油治療子宮炎症,並內服玫瑰製劑治療各種疾病。
泰奧弗拉斯托斯(公元前 371-287 年):他的植物學著作描述了幾種玫瑰品種及其藥用特性,並指出不同品種具有不同的治療強度。
迪奧斯科里德斯(西元 40-90 年):藥物學狄奧斯科里德斯對玫瑰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區分了栽培品種和野生品種。他記載道:
- 玫瑰精油可用於治療頭痛、耳疾、牙齦疾病和皮膚病。
- 玫瑰花瓣曬乾磨成粉,可用於治療腹瀉和痢疾。
- 玫瑰煎劑治療眼部炎症
- 玫瑰製劑用於治療子宮和直腸脫垂
- 新鮮玫瑰花瓣敷於發炎和潰瘍處
- 玫瑰水俱有清涼與收斂作用
迪奧斯科里德斯認識到玫瑰具有清涼、乾燥和收斂(止血)的功效,因此對發炎、分泌過多和組織鬆弛有治療價值。
老普林尼(西元23-79年):自然史據稱玫瑰能治癒至少三十二種疾病,包括頭痛、牙痛、耳疾、牙齦疾病、胃病、腸胃問題、肛裂和傷口。老普林尼記載了許多複雜的玫瑰製劑:
- 羅多梅利玫瑰蜂蜜,由碾碎的玫瑰花瓣與蜂蜜混合而成。
- 奧諾梅利羅迪特玫瑰酒蜂蜜,一種藥用飲料
- 玫瑰痤瘡將玫瑰花瓣浸泡在油中製成的玫瑰油
- 各種含有玫瑰的膏藥和藥膏
羅馬醫學廣泛使用玫瑰。軍醫隨身攜帶玫瑰製劑用於傷口治療。羅馬醫師用玫瑰藥方治療發燒、發炎、消化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玫瑰的清涼特性使其成為治療體內過熱症狀的理想選擇。
蓋倫(西元129-216年):羅馬最具影響力的醫生蓋倫在複方藥物中使用玫瑰。蓋倫的分類系統將玫瑰歸類為溫和性,性涼偏燥,屬於第二類,因此適合平衡燥熱濕熱的體質。他配製的含玫瑰製劑在西方醫學中沿用了一千多年。
伊斯蘭黃金時代醫學
伊斯蘭醫生保存並擴展了希臘羅馬的醫學知識,玫瑰在伊斯蘭文化和醫學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拉齊斯(西元865-925年,波斯)這位醫生兼煉金術士在他的醫學百科全書中詳細記載了玫瑰的多種用途。他曾用玫瑰製劑治療以下疾病:
- 發熱和炎症
- 消化系統疾病(腹瀉、痢疾、肝臟疾病)
- 呼吸系統疾病
- 眼部疾病
- 頭痛和憂鬱
- 傷口和潰瘍
拉齊斯協助開發了玫瑰水蒸餾技術,並提高了玫瑰藥材的效力和純度。
阿維森納(980-1037 CE,波斯):醫學典籍他用了大量篇幅論述玫瑰花。阿維森納被認為是完善玫瑰水蒸餾過程的先驅,他開發了高濃度的玫瑰製劑。他記錄了:
- 玫瑰水(古拉布用於清熱解毒、治療肝臟疾病和安撫情緒
- 玫瑰精油可用於緩解疼痛、發炎和改善皮膚狀況
- 玫瑰果醬對消化問題有益
- 玫瑰糖漿,用於退燒止咳
- 玫瑰製劑用於治療心臟疾病和心悸
阿維森納體認到玫瑰的心理作用,開出了玫瑰藥方來治療憂鬱症、焦慮症和情緒障礙——他對心身醫學有著深刻的理解。
伊本·拜塔爾(1197-1248,西班牙/敘利亞):他的藥理學百科全書基塔布·賈米·菲·阿德維亞·穆弗拉達他參考希臘、波斯和阿拉伯的文獻,描述了多種玫瑰品種及其製劑。他也記錄了伊斯蘭世界各地玫瑰藥用的地理差異。
伊斯蘭醫生研發出了精妙的玫瑰藥物:
- 玫瑰水:蒸餾玫瑰製劑,可內服外用
- 玫瑰醬玫瑰花瓣糖漬蜜餞,可用作助消化劑和清涼藥。
- 古爾蘇爾赫紅玫瑰製劑,被認為藥效最強。
- 古拉布濃縮玫瑰精華
- 各種玫瑰糖漿、蜜餞和香膏
波斯醫學尤其強調玫瑰具有降火的功效(長度玫瑰具有護肝、強心、提振情緒等功效。這些用途影響了印度尤那尼醫學,時至今日,玫瑰在尤那尼醫學中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世紀歐洲玫瑰藥用
中世紀的修道院種植藥草園,玫瑰是重要的藥用植物。草藥學家區分了幾個品種,特別是藥劑師玫瑰(法國薔薇),被認為藥效最強。
禿頭水蛭之書(10 世紀):推薦用於治療傷口、皮膚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的玫瑰。
希爾德加德·馮·賓根(12世紀):記載玫瑰可用於治療皮膚病、傷口和情緒困擾。她體認到玫瑰能夠影響情緒,並用玫瑰製劑治療憂鬱症。
特羅圖拉(11-12 世紀,義大利):這位傳奇女醫生的婦科著作中包含了用於治療女性健康的玫瑰製劑——陰道發炎、月經問題和產後恢復。
中世紀的醫生們開發了多種不同的製劑:
- 玫瑰軟膏玫瑰軟膏,用於治療傷口、燒傷和皮膚疾病
- 玫瑰糖漿玫瑰糖漿,常用於治療咳嗽、發燒和消化問題。
- 永生玫瑰玫瑰果醬,是用新鮮玫瑰花瓣加糖搗碎製成的。
- 玫瑰蜜玫瑰蜂蜜,結合了玫瑰的收斂性和蜂蜜的抗菌特性。
- 玫瑰醋玫瑰醋,用於冷敷和內服
- 玫瑰水玫瑰水,以蒸餾法製取
中世紀醫學文獻關於即時(12 世紀)詳細記載了玫瑰治療發炎、痢疾、眼疾和皮膚病的製劑,使玫瑰藥物在歐洲標準化。
文藝復興與近代早期發展
約翰·傑拉德(1597):草藥球對玫瑰進行了廣泛的介紹:“玫瑰蒸餾水有益於強身健體、提神醒腦,也適用於所有需要溫和降溫的事物……將其加入甜點、蛋糕、醬汁和許多其他美味佳餚中,可增添美味可口的口感。”
傑拉德記錄了玫瑰的用途:
- 發炎和發熱
- 眼部疾病
- 頭痛
- 牙齦疾病和牙齒鬆動
- 消化系統疾病(腹瀉、痢疾)
- 肝脾阻塞
- 傷口、燒傷和皮膚疾病
- 心理問題
尼古拉斯·卡爾佩珀(1653年):全草本他將玫瑰與朱庇特聯繫起來,並提倡用玫瑰來降溫、收緊鬆弛的組織和強健器官:“紅玫瑰能強健心臟、胃和肝臟,以及記憶力……有助於消炎止痛……清涼眼部熱淚、流到牙齦、杏仁、喉嚨和咽喉的分泌物。”
庫爾佩珀區分了紅玫瑰(高盧玫瑰),被認為最具黏合性和藥用價值的,大馬士革玫瑰(大馬士革玫瑰因其香氣和溫和的效果而備受推崇,以及白玫瑰(白玫瑰用於冷卻和吹掃。
近代早期藥劑師對玫瑰製劑進行了標準化:
- 濃鬱的玫瑰水濃鬱的玫瑰水,三次蒸餾
- 玫瑰之靈玫瑰酒,用酒精製成
- 玫瑰糖漿玫瑰糖漿,標準化配方
- 法國永生玫瑰紅玫瑰蜜餞,官方配方
- 玫瑰軟膏玫瑰軟膏,各種配方
- 法國玫瑰的製作玫瑰糖果,將玫瑰花瓣粉與糖混合而成。
這些製劑出現在歐洲各地的官方藥典中,並一直作為標準藥物使用到 19 世紀。
印度阿育吠陀醫學
玫瑰(古拉布印地語、梵語薩特帕特里)在阿育吠陀醫學中佔據重要地位,阿育吠陀醫學受到波斯的影響,但已完全融入印度醫學哲學。
具有清涼平衡皮塔體質的特性阿育吠陀認為玫瑰具有清涼的功效(希塔),因此它們非常適合用來平衡皮塔體質(火元素)。醫生會為體內火元素過盛的症狀開立玫瑰製劑:
- 發炎性皮膚病
- 灼熱感
- 胃酸過多和潰瘍
- 肝臟疾病
- 發炎性眼疾
- 潮熱與更年期熱
- 憤怒、易怒和情緒激動
強心功效阿育吠陀認為玫瑰赫里迪亞(強心)用於滋養身體的心臟,緩解心悸,支持情緒上的心臟-治療悲傷、難過和心碎。
女性健康玫瑰製劑有益女性生殖健康:
- 調節月經
- 冷卻生殖組織炎症
- 支持產後恢復
- 治療陰道乾澀和炎症
- 滋養dhatu 的味道(淋巴/血漿組織),為所有身體組織提供支持
消化支持玫瑰製劑,特別是玫瑰醬(玫瑰花瓣蜜餞),有助於消化:
- 冷卻消化道炎症
- 支援肝臟功能
- 溫和緩解便秘
- 降低腸熱和酸度
心理健康和情緒健康阿育吠陀認為玫瑰對心靈和情緒有著深遠的影響:
- 緩解焦慮和壓力
- 緩解情緒發炎(憤怒、沮喪)
- 支持冥想和靈修活動
- 打開心輪(週六)
- 治療因精神過熱引起的失眠
特定的阿育吠陀製劑:
- 玫瑰醬新鮮玫瑰花瓣層層堆疊,裹上糖霜,陳釀而成,製成清涼的助消化藥。
- 古拉布玫瑰水,可內服也可外用
- 玫瑰花瓣粉將乾花瓣磨成細粉,與蜂蜜或酥油混合。
- 酥油玫瑰:從澄清黃油中提取的脂溶性玫瑰化合物
- 將玫瑰與輔助草藥結合的各種複合配方
提及玫瑰的古典阿育吠陀文獻包括後來的註釋。《查拉卡本集》 和《妙聞集》,並擴大了覆蓋範圍婆婆羅伽(16 世紀),詳細描述了玫瑰的清涼、強心和美容功效。
波斯醫學和尤那尼醫學
源自波斯的尤那尼醫學在南亞和中東地區廣為流傳,它對玫瑰格外重視。
氣質理論尤那尼醫學將玫瑰歸類為第二類寒性乾燥植物,因此非常適合用於治療燥熱潮濕的疾病。不同品種的玫瑰有不同的性情:
- 紅玫瑰:乾燥和黏合性最強,藥用效果也最顯著
- 大馬士革玫瑰:形態平衡,適合大多數環境條件
- 白玫瑰:具有清涼和溫和的淨化功效
主要尤那尼醫學應用:
強心劑玫瑰能強健心臟(心),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古拉布(玫瑰水)可用於治療心悸、胸悶和情緒困擾。
腦力補劑玫瑰製劑有助於大腦功能,改善記憶力、思考清晰度和情緒平衡。尤那尼醫學醫師常用玫瑰治療憂鬱症、焦慮症和神經緊張等症狀。
護肝玫瑰具有強肝清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肝臟發炎和肝臟相關的皮膚病。
眼科玫瑰水可以治療眼部發炎、發紅、灼熱和因高溫引起的視力障礙。
皮膚病玫瑰製劑可治療發炎性皮膚病、燒傷、傷口,並改善膚色。
消化系統玫瑰藥材可用於治療腹瀉、痢疾、腸道發炎和肝臟疾病。
尤那尼製劑:
- 古拉布蒸餾玫瑰水,可單獨使用或作為其他藥物的載體。
- 玫瑰醬玫瑰果醬,清涼的消化補品
- 伊特里法爾·古拉布玫瑰甜點,將玫瑰與訶子果結合在一起
- 哈布·古拉布玫瑰丸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 古拉布的選擇玫瑰精油,可外用及內服
- 各種果醬和蜜餞藥用玫瑰蜜餞
中藥
雖然玫瑰並非中國本土植物,但引進品種逐漸進入中醫,儘管從未達到像牡丹那樣的核心地位。中醫使用mei gui hua(玫瑰花)主要用於:
調氣玫瑰能疏通瘀滯之氣,尤其能疏通肝氣,治療胸悶、煩躁、憂鬱、經前緊張等症狀。
女性健康玫瑰花可治療月經不規則、乳房脹痛、氣滯引起的經痛。
消化問題玫瑰可以緩解肝胃失衡引起的胃痛、腹脹和食慾不振。
情緒化的抱怨中醫認為玫瑰具有提振情緒、緩解憂鬱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氣滯引起的憂鬱。
常用劑量:3-6克乾燥玫瑰花,煎服或泡茶服用。
現代科學研究
活性成分化學分析表明,玫瑰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
精油:成分複雜的混合物,包括香茅醇、香葉醇、橙花醇、芳樟醇、苯乙醇、法尼醇以及數百種微量化合物,這些成分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多酚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花青素、兒茶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
單寧沒食子單寧和鞣花單寧具有收斂作用
維生素尤其是玫瑰果(果實)中富含維生素C,它是植物界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來源之一。
有機酸檸檬酸、蘋果酸和其他酸類物質具有收斂作用
研究結果:
抗發炎和抗氧化多項研究證實,玫瑰萃取物能夠降低發炎標記物水平,清除自由基,並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這些功效支持了玫瑰在傳統上用於治療發炎性疾病的用途。
抗菌特性研究表明,玫瑰萃取物能夠抑制多種細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長。研究顯示其對以下病原體有效:
- 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皮膚細菌
- 白色念珠菌以及其他真菌病原體
- 各種腸道病原體
- 某些呼吸道病毒
這些發現證實了傳統上用於治療傷口癒合、皮膚感染和腸道疾病的用途。
保肝作用動物研究表明,玫瑰萃取物可以保護肝組織免受化學損傷,支持肝酵素功能,並減少脂肪肝的發生——支持傳統的護肝功效。
心血管益處研究顯示玫瑰製劑:
- 降低心血管組織的氧化壓力
- 改善動物模型中的脂質譜
- 維持健康血壓
- 增強血管內皮功能
神經和心理影響研究調查了玫瑰對情緒和認知的影響:
- 動物研究顯示玫瑰精油具有抗焦慮作用
- 玫瑰芳香療法的人體研究表明,其能降低壓力指標。
- 研究表明,玫瑰化合物可能保護神經元免受氧化損傷。
- 臨床試驗表明,玫瑰水可以改善某些人群的睡眠品質。
皮膚健康皮膚病學研究證實:
- 透過抗氧化保護發揮抗衰老作用
- 透過多種機制促進傷口癒合
- 具有抗發炎作用,對多種皮膚疾病有益。
- 保濕和增強皮膚屏障功能
消化作用研究支持傳統用途:
- 對腸道平滑肌的解痙作用
- 動物模型中對胃潰瘍的保護作用
- 某些製劑具有輕微的瀉藥作用
- 益生元作用有助於促進腸道有益菌叢的生長。
女性健康初步研究表明,以下方面可能受益:
- 緩解經痛
- 緩解更年期症狀
- 陰道組織健康
當代臨床應用
芳香療法玫瑰精油(大馬士革玫瑰,百葉薔薇在現代芳香療法中廣泛用於:
- 緩解壓力和放鬆
- 情緒提升與情感支持
- 睡眠支持
- 護膚應用
- 在醫院和臨終關懷機構營造治療環境
草藥現代草藥學家將玫瑰製劑用於以下用途:
- 輕微消化不良
- 發炎性皮膚病
- 情緒困擾與焦慮
- 女性健康問題
- 心血管支持
- 整體療法中的肝臟支持
美容皮膚科玫瑰萃取物和玫瑰水因其以下特性而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護膚產品中:
- 抗氧化和抗衰老特性
- 舒緩受刺激的肌膚
- 保濕性能
- 令人愉悅的感官特性
整合醫學一些綜合療法從業人員將玫瑰製劑納入慢性發炎、壓力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案中,並作為各種疾病的輔助治療。
常用製劑和劑量:
- 玫瑰水:每日1-2湯匙,或視需要外用。
- 玫瑰花瓣茶:每杯加入1-2茶匙乾燥花瓣,每日2-3次
- 玫瑰精油:2-3滴溶於基礎油中外用,或滴入香薰機進行芳香療法
- 玫瑰醬:每日1-2茶匙,作為消化滋補品
- 玫瑰酊劑: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
安全注意事項玫瑰通常非常安全,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玫瑰精油在使用前應稀釋。內服精油需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懷孕和哺乳期婦女在食用少量玫瑰製品時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
洋甘菊:古老的慰藉者
植物學上的區別
有兩種主要的洋甘菊品種都叫洋甘菊:德國洋甘菊(洋甘菊兒子。M. recutita)和羅馬洋甘菊(洋甘菊貴族兒子。羅馬洋甘菊雖然外觀和功效相似,但傳統醫學體係有時會將它們區分開來,德國洋甘菊通常被認為藥用價值更高。
古埃及醫學
洋甘菊在古埃及被視為神聖之物,獻給太陽神拉。埃及醫學紙莎草文獻中提到了洋甘菊:
埃伯斯紙草書(約西元前1550年):文獻記載了洋甘菊用於退燒和作為化妝品成分。埃及人重視洋甘菊的清涼特性,並用它來治療中暑和曬傷等疾病。
埃及貴族曾將洋甘菊用於美容,這種花也出現在防腐配方中。考古證據表明,在古埃及遺址中發現了洋甘菊花粉,證實了其廣泛應用。
希臘羅馬洋甘菊藥
希波克拉底(西元前460-370年):希波克拉底醫師用洋甘菊治療發燒、消化不良和婦科疾病。他們認識到洋甘菊性質溫和而有效,因此適合體弱患者使用。
迪奧斯科里德斯(西元 40-90 年):藥物學洋甘菊以這個名字被廣泛記錄在案變色龍(地蘋果,指的是它類似蘋果的氣味):
- 治療消化問題的煎劑
- 外用消炎藥
- 膀胱和腎臟疾病的準備
- 女性健康應用,特別是子宮疾病的應用
- 退燒
- 傷口癒合
迪奧斯科里德斯認識到洋甘菊的溫熱和乾燥特性,並將其與玫瑰等涼性草藥區分開來。他注意到洋甘菊具有驅邪、化痰和放鬆的功效——這些特性使其在數千年來被廣泛應用。
老普林尼(西元 23-79 年):有記載的洋甘菊可用於治療瘧疾(包括間日瘧和四日瘧)、肝臟疾病、腎結石,以及作為蛇咬傷的解毒劑——後者可能反映了民間信仰,而不是療效。
蓋倫(西元129-216年):蓋倫將洋甘菊歸類為溫燥藥,並將其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發炎的複方藥物。蓋倫的影響確保了洋甘菊在中世紀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羅馬醫生將洋甘菊製成茶、藥膏、軟膏和精油。羅馬浴場也使用洋甘菊,因為它具有舒緩作用。軍醫隨身攜帶洋甘菊,用於治療士兵的傷口和消化系統疾病。
伊斯蘭黃金時代應用
伊斯蘭醫生熱情地接受了洋甘菊,並將其納入他們先進的醫療體系中。
阿維森納(西元980-1037年):醫學典籍詳細介紹洋甘菊的特性與用途:
- 消化系統疾病(絞痛、消化不良、腸痙攣)
- 神經系統疾病
- 女性健康(月經失調、子宮疾病)
- 外部炎症
- 頭痛
- 失眠和煩躁不安
阿維森納認識到洋甘菊能夠溫和地增強消化功能,同時鎮靜神經系統——這種雙重作用使其對身心疾病具有價值。
拉齊斯(西元 865-925 年):洋甘菊被用於治療消化問題、發燒、神經系統疾病,外用可治療傷口和皮膚疾病。
伊斯蘭醫學發展了多種洋甘菊製劑,包括糖漿、精油和蒸餾水。洋甘菊常用於治療複雜疾病的複方藥物中,因其與其他草藥的協調作用而備受推崇。
中世紀歐洲醫學
洋甘菊在中世紀的修道院花園中繁茂生長,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藥用草本植物之一。
希爾德加德·馮·賓根(12世紀):她推薦洋甘菊用於治療消化問題和神經系統疾病。她認識到洋甘菊性質溫和,適合兒童和敏感族群。
加茲登的約翰(14 世紀):英國醫生開具洋甘菊處方,用於治療消化不良、發燒,並作為一般滋補品。
中世紀的草藥學家開發了多種多樣的製劑:
- 洋甘菊茶:將乾燥花浸泡在熱水中,是最常見的製備方法。
- 洋甘菊油將花朵浸泡在橄欖油或其他油中,用於外用。
- 洋甘菊軟膏:添加到用於治療傷口和皮膚疾病的藥膏中
- 洋甘菊浴在浴水中加入鮮花,有助於放鬆身心,改善肌膚狀況。
- 洋甘菊灌腸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及痔瘡
- 洋甘菊枕頭在枕頭裡塞入乾燥花以促進睡眠
這種草藥的通用名稱“洋甘菊”源自希臘語。變色龍拉丁文洋甘菊成為洋甘菊古法語稱為chamomile,最終在英語中也被稱為chamomile。中世紀英語中它也被稱為“maythen”,反映了五月的花期。
文藝復興與近代早期發展
尼古拉斯·卡爾佩珀(1653年):全草本洋甘菊廣受讚譽:“它如此聞名遐邇,無需贅述……它對結石和促進排尿效果極佳……它對各種由痰液、憂鬱或腸道炎症引起的疾病都有益處……對睾丸的炎症和腫脹也有療效。”
卡爾佩珀將洋甘菊的功效歸功於太陽,並指出它具有溫暖舒緩的特性。他推薦洋甘菊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緩解疼痛、促進女性健康以及其他多種用途。
約翰·傑拉德(1597):草藥球有文獻記載,洋甘菊可用於治療消化問題、結石、發燒和外部發炎。傑拉德注意到,洋甘菊在被踐踏後反而生長得更好,由此產生了「就像洋甘菊床一樣,被踐踏得越多,蔓延得越廣」的說法——這象徵著它頑強的生命力。
早期現代藥典對洋甘菊製劑進行了標準化:
- 弗洛雷斯洋甘菊乾燥花,官方藥品
- 洋甘菊浸泡液標準化的泡茶方法
- 洋甘菊油:透過蒸汽蒸餾法製備的精油
- 洋甘菊萃取物濃縮萃取物
- 洋甘菊軟膏洋甘菊軟膏
這些製劑在 20 世紀的歐洲和美國藥典中仍然被列為官方藥物。
歐洲傳統民間醫學
除了正規醫學之外,洋甘菊也廣泛存在於歐洲民間傳統中:
德國民間醫學特別珍貴的洋甘菊(洋甘菊德國人常用它來治療消化不良、兒童疾病、女性健康問題、促進傷口癒合,也把它當作一種常見的家庭療法。德國母親過去常常給哭鬧的嬰兒喝洋甘菊茶,幾乎用它來治療所有小毛病。
英國民間醫學洋甘菊出現在無數的家庭療法中,種植在農家花園裡,被視為必不可少的家庭藥物。民間醫師用洋甘菊製作藥膏治療傷口,用洋甘菊茶治療感冒和消化不良,用洋甘菊浴治療各種疾病。
俄羅斯民間醫學:使用洋甘菊(洋甘菊廣泛用於治療消化問題、感冒和女性健康問題。俄羅斯傳統醫學非常重視洋甘菊溫和而有效的功效。
西班牙和義大利民間傳統:加入洋甘菊(洋甘菊用西班牙語來說,洋甘菊(義大利語)將其融入家庭療法,特別是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
民間醫學應用包括:
- 出牙期的寶寶:用洋甘菊茶或洋甘菊油塗抹牙齦
- 嬰兒腸絞痛:溫和的洋甘菊茶
- 經痛:洋甘菊茶和熱敷
- 消化不良:飯後飲用洋甘菊茶
- 失眠:睡前喝洋甘菊茶
- 輕微傷口:洋甘菊清洗和敷料
- 眼部發炎:用冷卻的洋甘菊茶洗眼
- 皮膚皮疹:洋甘菊浴
- 焦慮與緊張:全天飲用洋甘菊茶
- 感冒與流感:洋甘菊蒸氣吸入療法
折衷醫學與美國草藥學
19 世紀的美國折衷主義醫生將歐洲草藥傳統與本土知識和新興科學理解相結合,他們非常重視洋甘菊。
金氏美國藥典(1898年):詳細介紹洋甘菊的特性與應用:
- 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絞痛、脹氣)
- 神經系統疾病(癔症、神經躁症)
- 發燒,尤其是在兒童中
- 月經紊亂
- 外部炎症
- 兒童疾病
折衷療法醫師會將洋甘菊製成茶、酊劑、流浸膏和外用藥膏。他們尤其重視洋甘菊對兒童的療效,認為它安全溫和且有效。
美國民間醫學採用了洋甘菊,將其融入阿巴拉契亞地區的草藥傳統和其他地區性療法中。拓荒時期的婦女們在自家院子裡種植洋甘菊,並將其用作家庭療法。
現代科學調查
活性成分化學分析揭示了洋甘菊的複雜性:
精油(佔乾燥花的0.4-1.5%):
- 母菊薁:母菊素蒸餾過程中形成的藍色化合物,具有強效抗發炎作用。
- α-紅沒藥醇:一種具有抗發炎、抗菌和促進皮膚癒合功效的倍半萜烯。
- 紅沒藥醇氧化物:具有治療效果的相關化合物
- 法尼烯、螺醚和許多其他揮發性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
- 芹菜素:具有顯著的抗焦慮、抗發炎和潛在的抗癌特性
- 木犀草素:抗發炎與神經保護作用
- 槲皮素和蘆丁:抗氧化和抗發炎化合物
- 帕圖列廷等人
香豆素包括具有解痙作用的疝苷素和繖形酮
黏液舒緩、保護性的多醣
其他化合物包括酚酸、萜類化合物和脂肪酸
研究結果:
抗焦慮和鎮靜作用多項臨床試驗表明,洋甘菊具有緩解焦慮的功效:
- 2016 年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洋甘菊萃取物能顯著減輕中度至重度廣泛性焦慮症。
- 研究表明,服用洋甘菊可以改善睡眠品質。
- 研究表明,芹菜素能與大腦中的苯二氮平受體結合,為鎮靜作用提供了機制解釋。
- 動物研究證實了其鎮靜和抗焦慮作用
胃腸道益處研究證實了傳統消化應用:
- 實驗室研究證實其對腸道平滑肌具有抗痙攣作用
- 臨床試驗顯示對嬰兒腸絞痛有益
- 研究顯示其對胃潰瘍具有保護作用
- 研究顯示其對消化組織具有抗發炎作用
- 有證據支持將其用於治療腸躁症症狀。
抗發炎特性大量研究證實其具有強大的抗發炎作用:
- 已發現多種機制,包括COX-2和LOX抑制。
- 研究顯示發炎標記減少
- 研究顯示其對發炎性皮膚病有效
- 洋甘菊能減輕多種組織類型的炎症
抗菌活性研究揭示其具有廣譜抗菌特性:
- 對多種病原體具有抗菌作用,包括幽門螺旋桿菌
- 對真菌的抗真菌活性念珠菌以及其他真菌
- 已證實的一些抗病毒特性
- 有益口腔健康,減少引起牙齦炎和蛀牙的細菌
傷口癒合研究支持傳統的外部用途:
- 動物研究中加速傷口癒合
- 增強上皮化和組織再生
- 抗發炎作用可減輕傷口炎症
- 抗菌特性可預防感染
糖尿病管理初步研究顯示可能具有以下益處:
- 動物研究顯示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人體研究表明,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到改善。
- 對糖尿病併發症的潛在保護作用
癌症研究實驗室研究探討了其潛在的抗癌特性:
- 芹菜素對多種癌細胞系顯示出良好的療效
- 其機轉包括誘導細胞凋亡和細胞週期阻滯
- 人類應用還需要進行廣泛的進一步研究
女性健康研究支持傳統的婦科應用:
- 臨床試驗顯示可減輕經痛
- 可能緩解經前症候群症狀
- 一些研究表明,對更年期症狀有益
心血管效應研究表明,這些措施對心血管有益:
- 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組織
- 潛在的降血壓作用
- 一些研究中血脂譜有所改善
當代臨床應用
現代草藥醫學現代草藥學家廣泛使用洋甘菊:
消化系統:
- 消化不良、腹脹和脹氣
- 嬰兒腸絞痛(被認為是嬰兒最安全的草藥之一)
- 急躁性腸症候群
- 發炎性腸道疾病(作為輔助療法)
- 噁心和嘔吐
- 食慾不振
神經系統:
- 焦慮和緊張
- 失眠和睡眠障礙
- 與壓力相關的狀況
- 煩躁不安和易怒
- 緊張性頭痛
- 與壓力相關的兒童行為問題
皮膚病:
- 濕疹和皮膚炎
- 輕微傷口和擦傷
- 燒傷和曬傷
- 尿布疹
- 發炎性皮膚病
- 痤瘡(具有抗炎作用)
女性健康:
- 經痛
- 經前症候群
- 更年期症狀
- 陰道發炎(作為外用清潔劑)
兒科應用:
- 出牙不適
- 絞痛和消化不良
- 煩躁不安和睡眠問題
- 輕微感染和發燒
- 皮疹
其他應用:
- 口腔健康(用於治療牙齦炎的漱口水)
- 眼部發炎(作為洗眼液,必須無菌)
- 痔瘡
- 輕微感染
- 一般免疫支持
典型製劑和劑量:
洋甘菊茶每杯加入1-2茶匙乾燥花,浸泡10分鐘,每日3-4杯,用於治療用途。
酊劑:每次 2-4 毫升(1:5 溶於 40% 酒精溶液中),每日 3 次
精油:按摩時將 2-3 滴滴入基礎油中,或滴入香薰機(未經專家指導,請勿內服)
標準化萃取物遵循製造商的建議,通常以芹菜素含量為標準。
外部準備:濃茶、藥膏或稀釋的精油,用於局部塗抹
兒童用藥劑量劑量需大幅減少-請諮詢合格的執業醫師。一般來說,清淡的茶被認為是安全的。
整合醫學有些整合醫學醫師將洋甘菊納入焦慮症、睡眠問題、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案中,並作為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大量的研究基礎使得洋甘菊比許多其他草藥更容易被傳統醫學從業者接受。
安全注意事項洋甘菊通常非常安全,已有數百年廣泛使用歷史。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 罕見的過敏反應,尤其是在對豚草、菊花或其他菊科植物過敏的人群中。
- 理論上與抗凝血藥物有交互作用(洋甘菊含有香豆素)
- 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洋甘菊洗眼液會引起過敏性結膜炎。
- 通常認為懷孕和哺乳期服用正常劑量是安全的,但有些草藥師建議懷孕期間服用大劑量藥物時應謹慎。
- 德國洋甘菊(洋甘菊通常認為比羅馬洋甘菊更安全(洋甘菊貴族),大量服用會導致噁心。
薰衣草:芳香療癒師
古代地中海起源
薰衣草 (狹葉薰衣草,L. latifolia(及其近緣種)千百年來一直點綴著地中海的山坡,其名稱源自於拉丁文。洗(洗滌),指其在羅馬浴場中的用途。
古埃及與羅馬醫學
古埃及雖然確鑿的證據尚存爭議,但一些學者認為薰衣草或相關的芳香植物曾出現在埃及的香水中,也可能用於醫藥領域。在防腐和醫藥中使用芳香草藥的做法由來已久。
羅馬醫學羅馬人廣泛使用薰衣草:
- 洗澡加入浴水中,增添香氣,放鬆身心,有益肌膚健康。
- 傷口治療:用於傷口,具有抗菌和癒合功效
- 頭痛用於緩解疼痛的芳香製劑
- 消化系統疾病:治療胃部問題的內服藥物
- 香水:用於個人和醫療用途的香氛製劑
羅馬士兵在戰場上用薰衣草治療傷口,他們認識到薰衣草的抗菌和療癒功效。羅馬人將薰衣草引入征服的地區,包括不列顛,並在那裡種植,這種種植方式一直延續到中世紀。
迪奧斯科里德斯(西元1世紀):有記載的薰衣草(斯托查斯) 在藥物學他推薦此藥用於治療胸部不適、咳嗽和消化問題。他也指出此藥性溫燥。
老普林尼(西元 23-79 年):提到薰衣草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消化問題,並作為複方藥物的成分。
中世紀歐洲醫學
薰衣草在中世紀的修道院花園中繁茂生長,成為歐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希爾德加德·馮·賓根(12世紀):她推薦薰衣草用於保持純潔的品格和清晰的思維。她將其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和皮膚病,認為它兼俱生理和精神益處。
中世紀草藥學家有記錄的薰衣草用途:
- 神經系統疾病和頭痛
- 消化系統疾病
- 呼吸系統疾病
- 傷口和燒傷
- 皮膚病
- 作為一種芳香的撒播草藥,可以淨化空氣和驅趕昆蟲
中世紀的準備工作包括:
- 薰衣草水蒸餾製劑,現代精油的前身
- 薰衣草油用於外用的浸泡油
- 薰衣草醋用於清涼和消毒的芳香醋
- 薰衣草果醬用糖醃製的食品
- 薰衣草香囊:裝在布袋中的乾燥花,用於芳香和藥用。
傳說中能預防瘟疫的「四賊醋」就含有薰衣草等香料。雖然其預防瘟疫的功效值得懷疑,但這些香草確實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文藝復興與近代早期發展
約翰·傑拉德(1597):草藥球他對薰衣草讚不絕口:“薰衣草在我們這裡幾乎已經完全用完了,因為它可以用來給亞麻布、衣服、手套、皮革等物品增添香氣,這已是眾所周知……用薰衣草花縫製的帽子,每天佩戴,對所有由寒冷引起的頭部疾病都有好處。”
傑拉德記錄了薰衣草對頭痛、神經衰弱、顫抖、麻痺、消化問題和昏厥的療效。
尼古拉斯·卡爾佩珀(1653年):將薰衣草歸功於墨丘利,並推薦其用於:
- 心的顫抖和激情
- 昏厥和暈厥
- 失語
- 消化系統疾病
- 頭痛和偏頭痛
- 增強記憶力
卡爾佩珀注意到薰衣草具有滲透和疏通身體、疏通阻塞的能力。
法國芳香療法傳統法國發展出了精湛的薰衣草醫學技術:
- 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成為了重要的生產中心
- 精煉的精油蒸餾技術
- 醫療應用範圍擴大並有據可查
- 薰衣草成為法國草藥藥房的基石。
英國薰衣草藥用英格蘭熱情擁抱了薰衣草:
- 在香草園中進行大規模種植
- 商業生產,尤其是在薩裡郡
- 薰衣草水、精油和乾燥花廣泛販售。
- 融入家庭和官方藥物
18至19世紀的藥典中收錄了標準化的薰衣草製劑:
- 薰衣草之靈(薰衣草烈酒):酒精蒸餾
- 薰衣草油(薰衣草油):以蒸氣蒸餾法萃取的精油
- 薰衣草酊劑(複方薰衣草酊劑):與其他芳香植物配製而成的複雜製劑
- 薰衣草水(薰衣草水):稀釋的薰衣草製劑,可用於盥洗和藥用。
現代芳香療法的誕生
勒內-莫里斯·蓋特福斯(1937年):法國化學家在親身體驗過薰衣草的療癒功效後,創造了「芳香療法」一詞。據他所述,他在一次實驗室事故中燒傷了手,便將手浸入附近的薰衣草精油中。燒傷癒合得非常好,幾乎沒有留下疤痕,這促使他有系統地研究精油的治療特性。
蓋特福塞的書芳香療法有記錄的薰衣草:
- 抗菌特性
- 傷口癒合效果
- 緩解疼痛的功效
- 心理益處
- 多功能性和安全性
讓·瓦爾內(1964年):法國醫生兼芳香療法先驅在二戰期間廣泛使用薰衣草油治療傷口。他的著作芳香療法的實踐詳細介紹了薰衣草的醫療應用,將芳香療法引入歐洲主流醫療實踐。
這些先驅者確立了薰衣草作為芳香療法中最通用、最有價值的精油的地位,這得到了傳統知識和新興科學研究的支持。
歐洲傳統民間醫學
歐洲各地的民間醫學都廣泛使用薰衣草:
普羅旺斯(法國)薰衣草的香氣瀰漫在日常生活中:
- 傷口和燒傷的癒合
- 治療頭痛和神經系統疾病
- 促進睡眠(薰衣草填充枕頭)
- 保護儲存的床單免受蟲害
- 食物調味及保藏
- 為分娩中的女性提供支持
英國民間醫學薰衣草的用途:
- 神經衰弱和“精神恍惚”
- 頭痛和偏頭痛
- 暈厥
- 失眠
- 消化不良
- 皮膚問題
民間醫師會準備薰衣草香鹽來緩解暈厥,薰衣草枕頭來幫助睡眠,薰衣草浴來幫助放鬆,薰衣草敷料來緩解頭痛。
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傳統:添加了薰衣草(薰衣草,折疊)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消化問題和傷口的家庭療法。
現代科學研究
活性成分薰衣草精油(佔乾燥花的1-3%)含有:
芳樟醇(25-50%):具有抗焦慮、鎮靜和抗發炎作用的單萜醇
乙酸芳樟酯(25-45%):具有鎮靜和鎮痛作用的酯類
1,8-尤加利油醇具有祛痰和抗發炎特性的複合物
樟存在於某些薰衣草品種中,具有刺激和抗菌作用
萜品烯-4-醇抗菌化合物
其他化合物包括β-石竹烯、薰衣草酯乙酸酯、薰衣草醇以及其他許多有助於發揮治療效果的成分。
薰衣草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其化學成分差異很大。狹葉薰衣草(真正的薰衣草)由於其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含量高而樟腦含量低,因此在藥用方面通常更受歡迎。
研究結果:
抗焦慮和鎮靜作用大量研究證實其具有緩解焦慮和促進睡眠的功效:
- 多項臨床試驗表明,口服薰衣草油製劑可以減輕焦慮症狀,一些研究顯示其療效與藥物抗焦慮藥物相當。
- 統合分析證實,薰衣草芳香療法可在多種臨床環境下減輕焦慮。
- 研究表明,薰衣草芳香療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
- 研究揭示了包括GABA-A受體調節和皮質酮水平降低的機制
- 功能性腦部造影研究表明,薰衣草芳香療法會影響邊緣系統活動。
2019 年的一項系統性回顧得出結論,薰衣草製劑能有效減輕不同族群的焦慮並改善睡眠品質。
緩解疼痛研究證實其具有鎮痛作用:
- 研究表明,薰衣草芳香療法可以減輕術後疼痛。
- 臨床試驗表明,該產品對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有益
- 研究表明,在醫療過程中疼痛感知會降低。
- 研究表明,薰衣草作為輔助療法時,可以減少對傳統鎮痛藥的需求。
抗菌特性實驗室研究證實:
- 對包括抗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在內的多種病原體具有抗菌活性。
- 對真菌的抗真菌作用念珠菌真菌和皮癬菌
- 某些抗病毒特性
- 與傳統抗菌藥物的協同作用
傷口癒合研究證實了傳統的外在用途:
- 動物研究表明,塗抹薰衣草可加速傷口癒合。
- 增強膠原蛋白合成與組織重塑
- 抗發炎作用,減輕傷口炎症
- 抗菌特性可預防感染
神經保護作用初步研究顯示:
- 實驗室模型中對神經毒性損傷的保護作用
- 對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潛在益處(早期研究)
- 一些研究顯示認知功能有所改善
抗發炎特性研究顯示:
- 多種模型中發炎標記減少
- 抑制發炎介質
- 對發炎性疾病的益處
皮膚科應用研究證實:
- 透過抗菌和抗炎作用改善痤瘡
- 加速燒傷和創傷的癒合
- 對發炎性皮膚病可能有益
- 為肌膚提供抗氧化保護
消化益處一些研究顯示:
- 對平滑肌的解痙作用
- 減少腹脹和消化不適
- 潛在的驅風作用
心血管效應研究顯示:
- 一些研究顯示血壓降低
- 改善心率變異性
- 降低心血管壓力反應
當代臨床應用
現代芳香療法現代芳香療法師將薰衣草視為用途最廣泛的精油:
心理學應用:
- 緩解焦慮和壓力
- 睡眠障礙和失眠
- 情緒提升
- 情緒創傷支持
- 恐慌發作
- 憂鬱症(作為輔助療法)
物理應用:
- 頭痛和偏頭痛
- 肌肉緊張和疼痛
- 輕微燒傷和傷口
- 皮膚問題(痤瘡、濕疹、輕微刺激)
- 呼吸道充血
- 經痛
- 勞工支持
環境應用:
- 營造平靜的醫療環境
- 減少癡呆症患者的躁動
- 促進醫院和護理機構的睡眠
- 減輕牙科和醫療環境中的壓力
現代草藥醫學草藥師使用薰衣草花(但不如精油常用):
- 神經系統支持
- 伴有神經症狀的消化系統疾病
- 頭痛
- 睡眠問題
- 作為茶飲的芳香添加劑
整合醫學:日益融入傳統環境:
- 醫院芳香療法項目
- 癌症治療中的支持性護理
- 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
- 疼痛管理方案
- 焦慮症管理的精神科機構
典型製劑和劑量:
精油芳香療法:在芳香器中滴入2-4滴,或滴在枕頭/紙巾上吸入。
局部應用:按摩時,將 2-3 滴精油加入 5 毫升基礎油中;或依特定用途使用更高稀釋度的精油。
洗澡將 5-10 滴與分散劑混合後加入浴水中。
口服製劑:請依照指示服用特殊薰衣草油膠囊(例如Silexan)-注意:大多數精油未經專業指導,切勿內服。
薰衣草花茶每杯加入 1-2 茶匙乾燥花,浸泡 10 分鐘
水溶膠薰衣草水,溫和外用,特別適合兒童和敏感肌膚。
安全注意事項:
- 只要使用得當,通常非常安全。
- 未稀釋直接塗抹可能引起皮膚刺激
- 罕見的過敏反應
- 除特定藥物製劑外,請勿內服精油。
- 正確稀釋後外用,對兒童及孕婦均安全。
- 一些研究表明,青春期前男孩高濃度接觸該物質可能產生內分泌幹擾效應——但其重要性仍有爭議。
- 可能引起嗜睡;大量吸入後駕駛需謹慎。
金盞花:金色的療癒者
植物學特徵與歷史
金盞花(萬壽菊金盞花(學名:Panthica spp.),又稱盆栽金盞花,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用於歐洲醫學。它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其明亮的橙金色花朵使其兼具觀賞性和藥用價值。
「金盞花」這個名稱源自拉丁文。元旦(每月的第一天),暗示它每月或持續數月開花。 “萬壽菊”一詞也指“瑪麗的黃金”,將這種花與基督教傳統中的聖母瑪利亞聯繫起來。
古代和中世紀醫學
雖然金盞花在古希臘羅馬醫學上的應用不如玫瑰或薰衣草那麼有據可查,但有證據顯示地中海地區的人們曾經將這種花用於藥用。
中世紀歐洲金盞花在中世紀草藥醫學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希爾德加德·馮·賓根(12 世紀):金盞花被推薦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和皮膚病,儘管在現存的文獻中仍有一些含糊不清的記載。
13至15世紀的草藥集越來越多的文獻記載金盞花具有以下功效:
- 傷口和潰瘍
- 皮膚疹
- 眼部發炎
- 消化系統疾病
- 發燒
- 月經紊亂
中世紀的醫生們非常重視金盞花的療傷功效。金盞花藥膏成為修道院和城堡醫務室的必備藥品。
文藝復興至19世紀
威廉·特納(1551 年):英國植物學家的草藥記錄表明,金盞花可以治療牙痛、頭痛和「眼睛發紅流淚」。
約翰·傑拉德(1597):草藥球廣受讚譽的金盞花:“將金盞花的花朵和葉子蒸餾,並將蒸餾水滴入紅腫的眼中,可以止血止痛。”
傑拉德記錄了金盞花的用途:
- 眼部發炎
- 傷口和潰瘍
- 牙痛
- 消化系統疾病
- 增強心臟功能
- 發燒
尼古拉斯·卡爾佩珀(1653年):將金盞花與太陽連結起來,並提倡用於:
- 增強心臟功能
- 驅除毒物和瘟疫
- 發熱,特別是天花和麻疹
- 傷口和潰瘍
- 黃疸
- 眼部問題
17至19世紀的草藥學家準備了:
- 金盞花軟膏將花朵浸泡在豬油或其他油脂中,是治療傷口和皮膚疾病的主要製劑。
- 金盞花酊劑:內服和外用酒精萃取物
- 萬壽菊茶:花茶,用於治療內科疾病
- 金盞花油用植物油浸泡的花朵
- 金盞花保藏用糖醃製的鮮花
折衷醫學
19世紀的美國折衷主義醫生們熱情地採用了金盞花:
金氏美國藥典(1898年):詳細介紹了金盞花的特性和用途:
- 傷口,尤其是撕裂傷或裂傷;潰瘍和癒合緩慢的傷口
- 燒傷和燙傷
- 皮膚病
- 出血
- 內臟潰瘍
- 月經不調
折衷療法醫師尤其重視金盞花促進「肉芽組織」(新組織形成)並防止過度疤痕形成的能力。他們注意到,經金盞花治療的傷口癒合良好,感染風險極低。
約翰·威廉·費夫(1909 年):一位折衷主義醫生寫道:“在所有組織連續性被破壞的情況下,都應該考慮使用金盞花……它有利於健康的肉芽組織形成,並為癒合部位增加張力和強度。”
準備工作包羅萬象,包括:
- 金盞花特效藥濃縮酒精萃取物,標準折衷製劑
- 金盞花軟膏:在折衷療法中,對各種傷口都至關重要
- 稀釋酊劑用於傷口沖洗和內服
折衷主義者觀察到,金盞花對開放性傷口和裸露的皮膚效果最佳,能夠促進癒合,且不會引起過度發炎或化膿。現代研究已充分證實了這項經驗觀察。
歐洲民間醫學
歐洲各地的民間傳統都喜愛金盞花:
德國民間醫學用金盞花(萬壽菊廣泛地:
- 傷口癒合與急救
- 皮膚病(濕疹、皮疹、輕微感染)
- 消化系統疾病
- 女性健康(月經不規則、乳房發炎)
- 靜脈曲張
- 兒童疾病
德國母親們將金盞花軟膏視為家庭必備品,用於治療擦傷、割傷、燒傷和皮膚刺激。
英國民間醫學金盞花曾出現在鄉村偏方:
- 傷口癒合
- 皮膚疹
- 眼部問題(用金盞花茶製成的洗眼液)
- 消化不良
- 發燒
東歐傳統金盞花在波蘭、俄羅斯和其他斯拉夫民間醫學中用於類似的用途,尤其側重於傷口癒合和女性健康。
民間醫學者發展出了一些簡單的製劑:
- 將新鮮花朵搗碎後直接敷在傷口上。
- 金盞花浸泡過的豬油或奶油作為療傷藥膏
- 金盞花茶,內服外用皆可。
- 用橄欖油透過日光浸泡製成的金盞花油
- 在洗澡水中加入金盞花可以改善皮膚狀況
現代科學研究
活性成分化學分析揭示了金盞花的複雜藥用價值:
三萜皂苷包括金盞花苷,主要抗發炎成分
三萜醇法拉第醇、阿尼迪醇、羽扇豆醇具有抗發炎和促進傷口癒合的特性
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異鼠李素、蘆丁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
類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番茄紅素賦予橙色並具有抗氧化特性
精油含有少量具有抗菌特性的各種萜烯類化合物
多醣免疫調節化合物
酚酸包括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咖啡酸和綠原酸
其他化合物甾醇、香豆素及其他各種生物活性物質
研究結果:
傷口癒合大量研究證實了傳統傷口癒合方法的有效性:
- 動物研究表明,金盞花萃取物可加速傷口癒合。
- 增強膠原蛋白合成與組織重塑
- 上皮化增強(新皮膚形成)
- 提高傷口抗張強度
- 與對照組相比,癒合時間縮短。
- 研究表明,金盞花能促進最佳癒合環境。
臨床試驗顯示:
- 加速手術傷口癒合
- 剖腹產切口癒合的益處
- 癌症患者放射性皮膚炎減少
- 改善靜脈性腿部潰瘍的癒合情況
- 對糖尿病足潰瘍的益處
其機轉包括刺激纖維母細胞增生、增強血管生成(新血管形成)和優化發炎調節。
抗發炎特性研究證實其具有強大的抗發炎作用:
- 抑制促發炎細胞因子
- COX-2 和 LOX 酶活性降低
- 多種模型中發炎介質減少
- 對多種發炎性疾病均有療效
這些作用解釋了金盞花對發炎性皮膚病、體內發炎和損傷相關發炎的療效。
抗菌活性研究顯示其具有廣譜抗菌特性:
- 對抗菌物質的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 物種,大腸桿菌以及其他
- 對真菌的抗真菌活性白色念珠菌和皮癬菌
- 某些抗病毒特性
- 與傳統抗菌藥物的協同作用
這些特性有助於預防傷口感染,並支持金盞花用於治療皮膚感染性疾病。
抗氧化作用研究顯示其具有強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 保護各種組織免受氧化損傷
- 降低氧化壓力標記物
- 多款機型的細胞保護
抗氧化特性有助於傷口癒合、延緩老化和保護整體組織。
免疫調節特性研究顯示其對免疫系統有影響:
- 增強的吞噬作用(免疫細胞功能)
- 免疫反應的調節
- 對免疫相關疾病的潛在益處
皮膚病學研究針對皮膚疾病的特定研究:
- 臨床試驗顯示,該產品對嬰兒尿布皮膚炎有益
- 癌症患者放射性皮膚炎減少(多項試驗)
- 對各種濕疹症狀的益處
- 加速輕微燒傷的癒合
- 靜脈性腿部潰瘍的改善
口腔健康研究表明,以下方面具有益處:
- 減輕牙齦炎
- 促進牙科手術後的癒合
- 抗菌作用,對抗口腔細菌
- 對口腔潰瘍和口腔黏膜炎的益處
抗癌研究實驗室研究探討了其潛在的抗癌特性:
- 對多種癌細胞系具有細胞毒性作用
- 誘導癌細胞凋亡
- 抗增殖作用
- 金盞花在人體應用方面還需要廣泛的進一步研究;目前金盞花主要用於緩解治療副作用(放射性皮膚炎)。
淋巴水腫一些研究表明,淋巴淤血和淋巴水腫可能具有療效,但相關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
當代臨床應用
現代草藥醫學現代草藥學家廣泛使用金盞花:
局部應用:
- 傷口、割傷和擦傷
- 手術切口(縫合後)
- 輕微燒傷和曬傷
- 尿布疹和嬰兒皮膚護理
- 濕疹和皮膚炎
- 黴菌性皮膚感染
- 痤瘡和發炎性皮膚病
- 靜脈曲張和靜脈功能不全
- 痔瘡
- 乳腺炎(乳房發炎)
- 母乳哺育引起的乳頭皸裂
- 放射性燒傷(支持治療)
- 輕微感染
內部使用(不如局部用藥常見):
- 消化系統發炎(胃炎、潰瘍)
- 發炎性腸道疾病(支持性療法)
- 月經不調
- 淋巴淤血
- 內臟潰瘍
- 免疫支持
特定製劑:
金盞花軟膏/乳霜:適用於大多數皮膚疾病和傷口的初步處理。市面上有許多商業製劑;草藥師通常會將花朵浸泡在油中,然後與蜂蠟混合自製。
金盞花油將花朵浸泡在橄欖油或其他植物油中,可直接塗抹於皮膚或作為藥膏的基底。非常適合按摩發炎的組織、靜脈曲張以及進行一般皮膚護理。
金盞花酊劑稀釋後可用於傷口沖洗、漱口或內服。典型稀釋比例為1:5,酒精濃度為70-90%。
金盞花茶/花草水:將乾燥花浸泡在水中,可用作傷口清潔劑、洗眼劑(必須是無菌的)、漱口水,或內服治療消化道發炎。
金盞花純露溫和的水性配方,適合敏感肌膚和兒童使用。
金盞花栓劑用於治療痔瘡和直腸發炎。
金盞花淋浴:用於治療陰道發炎(必須經過適當準備和消毒)。
典型劑量:
- 主題每日2-3次在患處塗抹藥膏或油。
- 酊劑(內服)每次1-2毫升(1:5配製),每日3次
- 茶每杯加入1-2茶匙乾燥花,浸泡10-15分鐘,每日2-3杯。
- 傷口清洗將濃茶或稀釋的酊劑(用無菌水稀釋10倍)塗抹於乾淨的傷口上。
兒童使用金盞花被認為對兒童和嬰兒非常安全。金盞花乳膏常用於治療尿布疹和輕微的皮膚刺激。對於開放性傷口,請務必使用正確配製、無菌的製劑。
整合腫瘤學金盞花已被綜合癌症治療所接受:
- 多項臨床試驗支持其用於治療放射性皮膚炎
- 一些癌症中心將金盞花納入預防和治療放射性皮膚損傷的標準方案中。
- 在放射治療期間,局部塗抹金盞花可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
牙醫診所有些牙醫診所會使用金盞花漱口水來:
- 拔牙後癒合
- 牙齦炎
- 口腔潰瘍
- 口腔健康
獸用金盞花在獸醫草藥中用於治療動物的傷口癒合、皮膚病和消化問題。
安全注意事項:
- 極其安全的草藥,具有悠久的使用歷史。
- 罕見的過敏反應,主要發生在對菊科其他植物(豚草、洋甘菊、菊花)過敏的人身上。
- 一般認為懷孕期間和哺乳期外用是安全的。
- 懷孕期間內服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傳統用法表明,大劑量內服需謹慎)。
- 目前尚無已知的藥物交互作用
- 可用於開放性傷口(與某些草藥不同)
- 對嬰幼兒安全
品質考量優質的金盞花製劑採用盛開時採摘的鮮亮橙色花朵。顏色較淺的花朵活性成分含量較低。高品質的金盞花產品應呈現深橙色。
木槿:熱帶醫學
植物品種及其全球分佈
世界各地有多種木槿屬植物具有藥用價值,每種植物都有其獨特的用途:
洛神花(洛神花,紅酸模):最重要的藥用價值在於其對心血管健康的功效,傳統上在非洲、中東、亞洲和加勒比地區使用。
木槿(Hibiscus rosa-sinensis)(木槿,鞋花):印度、中國、東南亞的傳統藥物
木槿(木槿):東亞傳統用途
木槿以及其他物種:各種地區傳統醫學用途
本節主要關注H. sabdariffa,醫學研究最多的。
古代和傳統非洲醫學
洛神花起源於非洲,在非洲已有數千年的藥用歷史。
傳統非洲應用:
- 退燒和瘧疾症狀
- 高血壓和心臟疾病
- 消化系統疾病和肝臟支持
- 利尿用途
- 傷口癒合(外敷葉)
- 咳嗽和呼吸道疾病
- 抗菌和抗寄生蟲用途
非洲傳統治療師將木槿花製成:
- 煎劑花萼(肉質花結構)煮沸後可製成藥用飲料
- 藥膏新鮮葉子搗碎後敷於傷口、膿瘍處。
- 點滴:用乾燥的萼片浸泡,可製成較溫和的沖調飲品
非洲不同地區根據當地需求和疾病模式發展出特定的應用方法。用芙蓉花萼製成的清涼酸味飲料既可作為提神飲品,又可作為藥物。
古埃及與中東醫學
古埃及有證據表明,木槿花在古埃及醫學中有所應用,但相關記載不如其他藥用植物那麼清晰。木槿花很可能是從蘇丹傳入埃及的,它在那裡生長茂盛。
伊斯蘭醫學隨著伊斯蘭教在非洲和中東的傳播,木槿花也融入了阿拉伯醫學傳統:
阿維森納後來,伊斯蘭醫師也記載了木槿花的以下用途:
- 感冒發燒
- 治療膽汁性疾病
- 支持心血管健康
- 助消化劑
- 利尿特性
這種飲料鱷魚芙蓉花茶在阿拉伯地區廣受歡迎,既可作為提神飲品,又可作為保健補品。傳統觀點認為,芙蓉花茶能夠清熱解毒、強身健體、淨化血液。
波斯醫學以木槿花作為治療炎熱天氣的清涼良藥,其應用與阿拉伯醫學類似。
傳統亞洲醫學
印度阿育吠陀:木槿花(裡面印地語日本在梵語中)有多種用途:
木槿(Hibiscus rosa-sinensis)(木槿)在印度醫學中占主導地位:
女性健康:
- 月經調節
- 生育支持
- 控製過度出血
- 產後恢復
護髮:
- 預防掉髮
- 促進頭髮生長
- 護髮素
- 治療頭皮疾病
其他應用:
- 清涼皮塔(火元素)
- 支援肝臟功能
- 傷口癒合
- 護膚與膚色
- 向印度教神靈獻祭(宗教意義)
阿育吠陀製劑包括:
- 提取花汁並塗抹於頭皮
- 花朵與其他草藥一起研磨成粉,可用作髮膜
- 內服煎劑
- 用於皮膚的花卉膏
中藥雖然木槿花並非傳統中醫的主要藥材,但它已進入中醫醫學:
- 清熱
- 支援循環
- 女性健康應用
- 頭髮護理(美容和藥用)
東南亞傳統醫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歷來都使用木槿屬植物:
- 退燒
- 咳嗽和呼吸道疾病
- 消化問題
- 皮膚病
- 護髮
- 一般保健補品
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民間醫學
什麼時候洛神花它透過跨大西洋貿易傳入美洲,並融入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的醫學體系:
牙買加洛神花飲料(又稱「酸模汁」)成為傳統的聖誕飲品,但也曾被用作藥用:
- 炎熱天氣下的降溫
- 支持血壓
- 助消化劑
- 利尿劑
墨西哥:牙買加(芙蓉花)茶開始流行:
- 傳統清涼飲料芙蓉花水)
- 血壓支持
- 肝臟排毒
- 體重管理輔助
其他拉丁美洲地區類似傳統用途包括退燒、降血壓,以及作為清爽的保健補充品。
現代科學研究
洛神花已引起廣泛的現代研究,特別是對心血管影響的研究:
活性成分:
花青素飛燕草素-3-桑布糖苷、矢車菊素-3-桑布糖苷賦予紅色和抗氧化作用
有機酸芙蓉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賦予其特有的酸味和一定的治療效果。
多酚槲皮素、山奈酚、綠原酸具有多種健康益處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的多種化合物
多醣具有潛在免疫效應的複合碳水化合物
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C、鈣、鐵
研究結果:
心血管益處研究最多且證據最充分的領域:
降低血壓多項臨床試驗顯示其具有顯著的降血壓效果:
- 2015年的一項薈萃分析得出結論,洛神花茶能顯著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
- 研究表明,經常食用洛神花可使收縮壓降低 7-10 mmHg。
- 對於輕度至中度高血壓患者,其療效與某些藥物降血壓藥相當。
- 每天飲用2-3杯洛神花茶可獲得許多益處。
膽固醇和脂質的影響研究顯示:
- 多項研究表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降低
- 一些研究顯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升高
- 降低三酸甘油酯
- 整體血脂光譜改善
機制包括:
- ACE抑制劑(類似某些降血壓藥)
- 利尿作用
- 抗氧化保護血管
- 內皮功能改善
- 對脂肪代謝的潛在影響
抗氧化特性大量研究證實其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功效:
- 強效自由基清除
- 保護各種組織免受氧化損傷
- 內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強
- 多款機型的細胞保護
代謝效應研究表明,這些研究對代謝健康有益:
- 一些研究顯示血糖控制有所改善
- 對第 2 型糖尿病管理的潛在益處
- 在一些試驗中提供體重管理支持
- 代謝症候群標記減少
肝臟保護研究顯示其具有保肝作用:
- 預防化學物質引起的肝損傷
- 肝臟酵素譜改善
-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潛在益處
- 支持肝臟解毒過程
抗菌特性實驗室研究顯示:
- 對多種病原體具有抗菌作用
- 抗真菌活性
- 某些抗寄生蟲特性
- 對感染的潛在益處
抗癌研究實驗室研究探究其潛力:
- 對多種癌細胞系具有細胞毒性作用
- 誘導細胞凋亡
- 抗增殖作用
- 人類應用還需要進行廣泛的進一步研究
腎臟健康一些研究顯示:
- 利尿作用
- 預防腎結石的潛在方法(儘管證據不一)
- 在某些模型中具有腎臟保護作用
抗發炎作用研究顯示發炎標記和通路有所減少。
體重管理一些研究表明,減肥可能帶來輕微的益處,這可能是透過影響碳水化合物吸收和脂肪代謝來實現的。
當代臨床應用
現代草藥醫學現代草藥學家使用木槿花主要用於以下用途:
心血管健康:
- 輕度至中度高血壓(主要適應症)
- 高膽固醇
- 一般心血管保護
- 代謝症候群
代謝支持:
- 血糖管理(支持性)
- 體重管理計劃
- 護肝和排毒方案
抗氧化支持:
- 一般健康維護
- 抵禦氧化壓力
- 支持健康老化
泌尿系統:
- 輕微利尿作用
- 泌尿系統支持
一般保健補品:
- 清爽飲品,有益健康
- 維生素C來源
- 免疫支持
典型製劑和劑量:
芙蓉花茶(最常用):每杯加入 1-2 茶匙乾萼片,浸泡 10-15 分鐘。為了達到治療血壓的效果,每天飲用 2-3 杯(研究中標準化為每天約 10 克乾萼片)。
涼製將芙蓉花萼浸泡在冷水中過夜,過濾後-墨西哥傳統做法芙蓉花水 準備
酊劑:不如茶常見;每次2-4毫升,1:5配製,每日2-3次
標準化萃取物:標準化花青素含量的膠囊或錠劑
組合公式常與山楂、大蒜或其他心血管草藥一起使用
整合醫學一些綜合療法醫師推薦飲用洛神花茶,用於:
- 高血壓輔助治療(必要時搭配生活型態調整及常規治療)
- 心血管疾病預防
- 代謝健康支持
烹飪用途芙蓉花因其在飲料、果醬、甜點和鹹味菜餚中的流行而廣受歡迎,這意味著許多人經常食用它以享受其美味,同時還能獲得健康益處。
安全注意事項:
- 作為食品/飲料食用時通常非常安全
- 可能顯著降低血壓-服用降血壓藥者需監測血壓
- 可能與氯奎(抗瘧疾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動物研究顯示藥物吸收減少。
- 可能影響雌激素水平(動物研究中提出的理論擔憂)—對人類的意義尚不清楚
- 傳統上,孕婦會因擔心其可能對荷爾蒙和子宮產生影響而謹慎食用;然而,在許多文化中,孕婦廣泛食用該物質並未出現明顯問題。
- 可能影響血糖-糖尿病患者需監測
- 經常食用酸味食物可能會損害琺瑯質。
- 可能具有輕微的利尿作用
品質和準備筆記:
- 深紅色的花萼表示花青素含量高。
- 熱水比冷水能提取更多化合物,但兩種沖調方法都是傳統且有益的。
- 最好選擇有機食材,以避免農藥殘留。
- 芙蓉花與生薑、肉桂和柑橘類水果搭配使用,能增強風味並產生互補效果。
茉莉花:芳香神經滋補劑
植物學品種
多種植物都帶有茉莉花的名字,它們在藥用方面有著不同的傳統:
茉莉花(普通茉莉,詩人茉莉):歐洲與中東傳統醫學
茉莉花(阿拉伯茉莉):印度藥材、東南亞藥材與中藥材
茉莉花(皇家茉莉,西班牙茉莉):地中海地區和印度的香水和醫藥
它們都開著香氣濃鬱的白色花朵,並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傳統用途因品種和地區而異。
古代起源與中東醫學
茉莉花(亞斯敏阿拉伯語,源自波斯語立法機關)在中東地區已有數千年的種植歷史。
波斯醫學古波斯人崇敬茉莉花,因為:
- 香水與愉悅
- 鎮靜神經系統
- 支持心理健康
- 催情特性
- 保養
阿拉伯醫學伊斯蘭醫生將茉莉花融入其中:
阿維森納有記錄的茉莉花:
- 保暖和乾燥特性
- 舒緩神經
- 支援肝臟功能
- 皮膚問題
- 頭痛
阿拉伯文化準備就緒:
- 茉莉花香按摩油和香水
- 茉莉花茶(用茉莉花香調味的綠茶)
- 茉莉花水俱有清涼和滋補功效
- 複方藥物中的茉莉花
奧斯曼醫學土耳其醫生用茉莉花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消化問題,並將其作為一種奢侈的芳香藥物,專供富裕的病人使用。
中藥
茉莉花(果實冠, 通常茉莉花)進入中醫,但主要因其能增強香氣而受到重視,用於泡茶:
中醫應用:
- 清熱
- 釋放情緒束縛
- 促進肝氣運行
- 平靜的精神(神)
- 眼部健康
- 排毒
中醫認為茉莉花具有提振情緒、緩解憂鬱的功效,尤其適用於肝氣鬱結的情況。茉莉花茶(用茉莉花燻製的綠茶)既有愉悅的口感,又具有療癒作用。
印度阿育吠陀醫學
茉莉花在阿育吠陀醫學、化妝品和宗教習俗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阿育吠陀特性及用途:
冷卻性能茉莉花被認為性涼,有助於緩解體內火元素(pitta)過盛的症狀:
- 發炎性皮膚病
- 眼部發炎
- 潮熱
- 灼熱感
- 發燒
神經系統:
- 緩解焦慮
- 促進睡眠
- 緩解情緒困擾
- 支持冥想
女性健康:
- 促進哺乳(將花搗成糊狀敷於患處)
- 月經調節
- 女性人生過渡時期的情感支持
- 產後護理
保養:
- 改善膚色
- 治療皮膚疾病
- 抗衰老應用
- 疤痕和瑕疵
其他應用:
- 口腔潰瘍
- 護肝
- 助消化劑
- 催情特性
阿育吠陀製劑:
- 茉莉花油(茉莉花浸泡在芝麻油或椰子油中)
- 茉莉花膏(茉莉花與其他草藥磨碎而成)
- 茉莉花水(純露)
- 複方製劑中的茉莉花
- 宗教儀式中所供奉的鮮花
歐洲草藥傳統
茉莉花傳入歐洲的時間相對較晚,但後來被納入草藥療法:
尼古拉斯·卡爾佩珀(1653年):簡單提及茉莉花,指出其具有溫熱的特性,可用於治療咳嗽和呼吸困難。
歐洲草藥學家(17至19世紀):茉莉花用於:
- 神經緊張和焦慮
- 失眠
- 咳嗽和呼吸道問題
- 皮膚病
- 作為一種奢華的芳香藥物
歐洲醫學從未像亞洲傳統醫學那樣重視茉莉花,部分原因是因為寒冷氣候下茉莉花的種植面臨挑戰。茉莉花在當時仍被視為一種異國珍品,價格昂貴,更多用於香水而非日常醫藥。
現代科學研究
活性成分:
精油成分(結構極為複雜,包含超過100種化合物):
- 乙酸芐酯
- 芳樟醇
- 苯甲醇
- 吲哚
- 茉莉內酯
-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
- 許多其他芳香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皂苷和其他化合物在花朵和葉子中
研究結果:
抗焦慮和情緒效應研究調查了茉莉花的心理影響:
- 研究表明,茉莉花香薰療法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減輕焦慮。
- 研究表明,情緒和幸福感會得到改善。
- 動物研究顯示其具有與某些藥物類似的抗焦慮作用。
- 腦部影像研究表明,茉莉花香會影響邊緣系統活動。
- 研究表明,即使在放鬆狀態下,警覺性也會提高(與鎮靜作用不同)。
睡眠品質研究顯示:
- 一些研究表明,茉莉花薰療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
- 觀察性研究表明,飲用茉莉花茶與更好的睡眠品質有關。
- 其效果可能與減輕焦慮和鎮靜神經系統有關。
抗菌特性實驗室研究顯示:
- 對多種病原體具有抗菌作用
- 抗真菌活性
- 某些抗病毒特性
抗氧化作用研究證實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保護細胞的作用。
緩解疼痛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具有輕微的鎮痛作用,可能是透過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來實現的。
抗發炎特性實驗室研究顯示發炎標記減少。
肌膚益處研究支持傳統化妝品用途:
- 為肌膚提供抗氧化保護
- 抗菌作用對痤瘡有益
- 對傷口癒合的潛在益處
認知效應初步研究顯示:
- 提高警覺性和注意力
- 對心理表現的潛在益處
- 可能的記憶增強
與具有鎮靜作用的香料不同,茉莉花可能同時具有放鬆和提神的作用——這是一種獨特的功效。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茉莉花可以增加β波(提高警覺性),同時降低壓力指標。
當代臨床應用
現代芳香療法現代芳香療法師使用茉莉花精油(由於萃取過程耗時費力,價格昂貴)用於:
心理學應用:
- 焦慮和壓力
- 抑鬱和情緒低落
- 情緒創傷
- 建立自信
- 性功能障礙和性慾低下
- 產後憂鬱症支持
- 分娩(產房芳香療法)
物理應用:
- 肌肉緊張和痙攣
- 經痛
- 哺乳支持(局部用藥)
- 保養
- 頭痛
草藥茉莉花雖然不如芳香療法常見,但有些草藥師也會使用茉莉花:
- 神經系統支持
- 伴隨情緒因素的消化系統疾病
- 女性健康
- 主要以茶的形式或作為芳香配方的一部分
整合醫學應用:
- 產房和分娩室(芳香療法放鬆身心)
- 精神科環境(輔助芳香療法)
- 舒緩療護(改善情緒,營造舒適環境)
- 按摩療法(茉莉精油)
典型製劑和劑量:
精油:在芳香療法機中滴入 2-3 滴,或每 5 毫升基礎油中加入 1-2 滴用於按摩(茉莉花精油濃度很高,請少量使用)。
茉莉花茶綠茶或白茶,加入茉莉花香,飲用既可愉悅身心,又有益健康。
茉莉花純露溫和的水性護膚製劑
按摩油茉莉花浸泡在載體油中(傳統阿育吠陀製劑)
安全注意事項:
- 只要使用得當,通常是安全的。
- 茉莉花精油濃度很高,外用時請務必稀釋。
- 罕見過敏反應
- 傳統上,懷孕初期應謹慎使用茉莉花(有些資料顯示茉莉花可能刺激子宮;然而,證據有限)。
- 昂貴的精油-摻假現象普遍;務必確保來源可靠。
- 產品中常見的合成茉莉花精;缺乏真正茉莉花的療效。
品質考量真正的茉莉花精油(淨油)價格極為昂貴(5毫升超過100美元),這是因為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從大量手工採摘的茉莉花中通過溶劑萃取法提取。價格便宜得多的“茉莉花油”通常是合成的或高度稀釋的。為了獲得芳香療法的益處,必須使用來自信譽良好的供應商的真正茉莉花淨油。
花的療癒傳承
縱觀人類歷史,花卉的藥用價值揭示了美麗、芬芳與療癒之間深刻的聯繫。從中國古代的皇家醫學到歐洲的寺院花園,從非洲鄉村的民間醫者到現代的研究實驗室,千百年來,開花植物一直作為藥物為人類服務。
透過這項全面的考察,可以發現幾個主題:
經驗智慧傳統醫學體系透過幾個世紀的觀察和實驗,發現了花卉的真正治療功效。現代研究也日益證實了這些傳統知識,確認了花卉藥物的抗發炎、抗菌、心血管、神經系統等方面的功效。
文化融合不同傳統中驚人相似的用途表明它們確實具有療效。玫瑰用於消炎,洋甘菊用於緩解消化不良和焦慮,金盞花用於治療傷口——這些用途在遙遠的文化中自發性出現,表明它們具有可觀察的療效,而不僅僅是傳統。
心理與生理的整合花精療法通常兼顧身心,這種整體觀正是現代身心醫學正在重新發掘的。薰衣草能舒緩焦慮,同時促進傷口癒合;玫瑰能緩解憂鬱,同時消炎;茉莉能撫慰情緒困擾,同時幫助身體放鬆。古代的醫者們早已認識到,正如現代研究所證實的——美麗、芬芳和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安全本文研究的花卉普遍表現出極高的安全性,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人類使用歷史證實了它們的低毒性。這種安全性使得花藥在溫和療癒、兒科應用以及與傳統療法結合使用方面特別珍貴。
傳統製備工藝的精緻之處傳統醫學在製備花卉藥物方面發展了非凡的技藝—蒸餾、浸泡、特定的採摘時間以及改變藥物療效的加工技術。這種在沒有現代分析工具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經驗藥理學,展現了數代人細緻觀察和實驗的力量。
美的科學使花朵美麗、芬芳並吸引傳粉昆蟲的化合物往往也具有治療功效。賦予花朵鮮豔色彩的花青素是強效抗氧化劑。吸引昆蟲的精油能夠舒緩人類的神經系統。進化創造了這些化合物以求植物生存,而人類則學會了利用它們進行療癒——這是一種將生態、美學和醫學完美結合的詩意和諧。
現代應用及未來潛力當代研究不斷揭示花卉療法的治療潛力。從用於治療高血壓的木槿花到用於緩解焦慮的洋甘菊,從用於治療輻射灼傷的金盞花到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牡丹,古老的花卉療法在現代科學的支持下,找到了新的應用。隨著抗生素抗藥性的加劇、慢性疾病的蔓延以及醫療成本的上升,溫和、有效且可持續的花卉療法為人們提供了寶貴的輔助和替代療法。
可持續性考量花卉的藥用價值也引發了重要的永續性議題。過度採摘威脅某些野生花卉物種。氣候變遷影響花卉的栽培。維持藥用花卉的可持續來源需要有意識地進行栽培、保護和符合倫理的野生採集實踐。寺院花園、農舍花園和社區藥草園的傳統為永續的本地藥用植物生產提供了範例。
知識的保存隨著長者離世未能傳承智慧,以及年輕人追求現代職業,傳統的花藥知識正面臨失傳的危險。因此,記錄、研究和教授傳統花藥變得日益迫切。世界各地的組織都在努力保護這些知識,並將其與現代醫學理念結合。
花藥的未來隨著整合醫學的發展,花精療法在主流醫療保健領域越來越受歡迎。醫院的芳香療法計畫、癌症中心的草藥諮詢、心臟復健中的茶療法——這些應用代表了花精療法的現代發展。研究不斷發現新的應用,同時也驗證傳統用途。
本文探討的花卉——牡丹、玫瑰、洋甘菊、薰衣草、金盞花、木槿和茉莉——僅僅是眾多有益於人類健康的開花植物的一小部分。還有成千上萬種植物擁有藥用價值,有的已被用於特定地區,有的則尚待研究。從花園花卉到野生花朵,從熱帶花卉到溫帶植物,植物王國蘊藏著一個非凡的寶庫,而人類對其係統的探索才剛開始。
在當今慢性疾病複雜、抗生素抗藥性、環境毒素和精神健康危機頻繁的時代,古老的花精療法或許不僅具有古樸的歷史價值。它們代表著可持續、溫和且往往有效的治療選擇,能夠同時關注身、心、靈——而這種整體療法正是現代醫學正在重新重視的。
五彩繽紛的花藥——紅牡丹、粉紅玫瑰、金甘菊、紫薰衣草、橙金盞花、深紅芙蓉、白茉莉——不僅賞心悅目,更構成了一座鮮活的藥房。面對未來的醫療挑戰,這些紮根於土壤、向陽而生的古老療癒者,或許能為我們帶來古今智慧:療癒可以很美好,藥物可以愉悅感官,大自然慷慨地為人類健康提供養分,而最精妙的藥房或許不在實驗室,而是在花園裡,那裡盛開,芬芳馥鬱,療癒世代以來的那樣。
